最近
【資料圖】
一只半歲的雪豹被放歸時卻賴著不走
可愛舉動打動了不少網(wǎng)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
可鹽可甜的“大貓貓”——雪豹
1
我從哪里來?
圖源:央視新聞
“雪山之王”雪豹的行蹤非常隱秘,然而,比雪豹更隱秘的是雪豹的化石記錄。捷克、奧地利、俄羅斯,甚至中國周口店都曾聲稱發(fā)現(xiàn)過雪豹的化石,但最終都是誤認。
較為可靠的化石記錄僅有兩條:一個是在阿爾泰山的山洞,另一個是巴基斯坦上西瓦利克山脈發(fā)現(xiàn)的下頜骨化石。隨著一顆幾乎完整的大貓頭骨現(xiàn)世于西藏札達盆地,人們終于初步揭開了雪山之王的身世。這顆頭骨形成于 440 萬年前,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具有一定雪豹特征的化石,但它比現(xiàn)存的雪豹體型小約 10%??茖W家稱其為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是與雪豹親緣關系最近的化石種。
圖片來源:J. Tseng 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的頭骨
雪豹雖然名字帶“豹”,但與它親緣關系最近的現(xiàn)存大貓卻是虎。老虎與雪豹究竟什么時候開始分道揚鑣,并無定論??梢源_定的是,它們的分化是大型貓科動物中最早的。最終,雪豹成了雪山之王,老虎成了叢林之王,而與雪豹關系最近的布氏豹,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圖片來源:Mauricio Antón 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的復原圖
2
別看我可愛,我渾身都是“武器”!
雪豹是大型貓科動物里體型較小的,成年后體重大多數(shù)為20-55千克,少部分的雄性能達到75千克以上。它們的四肢比例較短,身上的毛發(fā)濃密蓬松,它有一條很長很粗的尾巴。
跟大多數(shù)貓科動物一樣,雪豹也是獨居生活的,只有在發(fā)情期,它們才會成對出現(xiàn)。白天雪豹主要躲在巖石下休息,到了早晨和晚上,它們就開始頻繁活動了。
雪豹是高原物種,主要活動在海拔3000-5000米的地區(qū),為了應對寒冷、缺氧的環(huán)境,并在陡峭山間生存和捕獵,雪豹進化出許多“秘密武器”:
1、自帶“加濕器”
與其他大貓相比,雪豹的頭骨寬而短,特別是眶后突部分拱起明顯,鼻骨寬大。這使得雪豹的鼻腔更大,能給寒冷干燥的空氣高效加溫加濕。雪豹還長著大鼻孔,每次呼吸可以吸進更多的氣體,因此能在稀薄的空氣中獲取更多的氧氣。
2、“雪”盆大口
雪豹的犬齒橫截面呈圓形,因此從各個方向都能對口中的獵物施力,很適應在懸崖峭壁間多樣且不確定的攻擊角度。另外,雪豹的嘴能張到超過 70°,方便咬住大型獵物粗壯的脖子。
3、抗寒防凍“厚外套”
密集的毛發(fā)豹屬動物中,數(shù)雪豹的毛最密,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膚上有 4000 根毛發(fā)。它的毛也最長,冬季腹毛的長度能達到 12 厘米。又厚又長的毛能在雪豹的皮膚附近形成空氣層,有效隔絕外界的寒冷,防止熱量散失。
圖片來源:snowleopard.org 雪豹的毛
4、“雪地靴”
雪豹的腳掌寬大,指縫間也有厚厚的毛,就像穿了雪地靴,既能保暖,還能輕盈走過雪地而不會下陷太深。
3
一個小秘密,你們聽了不許笑!
雪豹是豹屬里唯一不會咆哮的物種,這主要取決于發(fā)聲構造。簡單來說,能夠咆哮的貓科動物,其舌骨未完全骨化,延展性較高,能發(fā)出吼叫聲;那么不能咆哮的貓科動物,舌骨則完全骨化,只能發(fā)出“咕?!甭?。
圖源:央視新聞
而雪豹的舌骨骨化程度比老虎高
但又沒有小貓那么高
介于二者之間
所以雪豹既不能咆哮
也不能發(fā)出“咕?!甭?/p>
它的叫聲
更像是喘粗氣的樣子
感興趣的話
大家可以搜雪豹的叫聲聽一聽
有驚喜哦~
4
屬于我的紀念日
雪豹的分布范圍僅限于中亞12國里面,即以青藏高原為中心的地帶。在過去,雪豹因為皮毛是上好的原料,所以遭到人們的大量捕殺,導致生存狀態(tài)一度瀕危,好在經(jīng)過多年的保護工作,它們已經(jīng)成功地從“瀕?!毕陆档健耙孜!?。
目前雪豹的生存狀態(tài)還不樂觀,它的棲息地被嚴重破壞,尤其是在中亞的一些國家里面,受農牧業(yè)、采礦業(yè)的影響,加上對偷獵盜獵的打擊力度以及氣候等因素,雪豹威脅因素仍較為嚴重。
圖源:新華社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
2013年10月22—23日,為期兩天的全球雪豹保護論壇在吉爾吉斯斯坦落下了帷幕。決定將每年的10月23日設為國際雪豹日,同時把2015年確定為國際雪豹年。另外,在此次論壇期間,代表們還通過了《2013-2020年雪豹及其棲息地保護全球規(guī)劃》和《雪豹保護比什凱克宣言》。
雪豹主要的棲息地在我國,我國雪豹的數(shù)量占總量的60%以上,我國針對野生雪豹的保護,主要有三大措施:一是保護棲息地及規(guī)劃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二是打擊偷獵盜獵及非法貿易,三是加強動物保護意識及法律宣傳。
圖源: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雪豹“自拍”
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奶兇”的雪山之王
值得更多人的了解和關心
需要全人類共同保護
END
資料來源:科普中國、京動世界、科普時報、新華社
央視新聞、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國家地理中文網(wǎng)
整理:董小嫻
責編:咕嚕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jié)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yè)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fā)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
原標題:清清的小河周養(yǎng)俊送信送報,每天都要過幾趟河。送了河東送河西,送了河西又送河東;只因河水是繞山走的,人又都住在河兩岸的半山腰上
2022-12-18 06:34
原標題:鄉(xiāng)村老屋苑廣闊以前農村的房子,都是土打墻,草苫頂,不能說是茅草屋,但肯定沒有青磚紅瓦的房子那么結實。農村老家有一個習俗,搬了
2022-12-18 06:54
原標題:一壺老白茶李風玲周末。深秋。下午。伏案疾書,忽然就覺得喉嚨干,于是起身泡茶。剛鋪下茶席,書房里的兒子走過來說:“媽,今天我來
2022-12-18 06:48
原標題:小雪有味劉芳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最有味的。小雪到,有美味。小時候,最盼著小雪,因為放學回家后,能享用“一鮮
2022-12-18 06:52
原標題:鮮美的豆腐乳李成在我家鄉(xiāng),差不多家家都做豆腐乳。我們那里都是春節(jié)做“年豆腐”時,特意留出幾板豆腐,擱在陰涼處,稍稍被風吹干,
2022-12-18 06:46
【作品廣議】原標題:重新認識“熊樣”肖承森漫畫,是觀察和洞悉人性的藝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漫畫作者經(jīng)常把各種動物請到自己的作品中,熊
2022-12-17 18:4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3期)高度重視?山東?于昌偉拷問?陜西?李天躍消失的音符?山東?張運河盼兒?江蘇?陳景凱脫了皮,命休矣?山西?
2022-12-17 16:52
原標題:助力中軸線申遺北京鐘鼓樓周邊歷史風貌逐步恢復北京的中軸線申遺文本將于2023年正式提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申遺工作進入到了倒
2022-12-17 05:54
鄉(xiāng)村工匠原標題:“一見鐘琴”守匠心從2008年白玉昆選擇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投身馬頭琴制作行業(yè),到如今成為內蒙古興安盟內首屈一指的民族手工藝非遺傳承
2022-12-17 05:48
原標題:澳門舉辦大型會展呈獻五個“美食之都”魅力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之味巡禮——五都薈萃”16日晚在澳門金光大
2022-12-17 05:48
原標題:“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jié)文化展”在澳門開展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劉剛)“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jié)文化展”16日
2022-12-17 05:50
實證西域為中國固有領土之⑤原標題:古稱高昌的吐魯番,為什么被贊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吐魯番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有
2022-12-15 19:38
原標題:《卿卿日常》里,九川禮儀為何各不同?這部戲的禮儀從最開始的時候,最吸引觀眾的就是九川禮儀各不相同了。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看到
2022-12-15 05:44
原標題: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唐代的外來香料真“香”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陳品中國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就有焚香祭祀的行為,先祖
2022-12-14 13:42
原標題:《故鄉(xiāng)潮州》出版專訪陳平原教授(引題)談論故鄉(xiāng),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心境(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勉而心境好解,這學問又是如
2022-12-13 20:33
原標題:《逐光的孩子》高校“開講”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鄒明強通訊員卓張鵬胡蘭楊倩文攝影彭佳12月11日,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藝術大思政課《逐
2022-12-13 17:34
原標題:打磨六七年小說《天圣令》講了什么故事?中新網(wǎng)12月12日電近日,兩場主題為“從‘天圣令’看宋韻文化”的講座舉行,著名作家蔣勝男從
2022-12-13 13:50
原標題:《人在草木間》系列融媒體報道今起推出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
2022-12-12 21:39
原標題:山西明日起多個文化場館恢復開放記者日前了解到,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太原市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以及太原市圖書館等文化場
2022-12-12 20:36
原標題:《三體》上線首日播量放過億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張翀12月10日,《三體》動畫在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全網(wǎng)獨家上線,首周兩集連
2022-12-12 19:33
原標題: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時代氣象晚清七十年,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相互借鑒、吸收和融合。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之下,20世紀上半葉的楚辭研究在
2022-12-12 14:45
原標題:中國近代日記研究的拓展、反思與未來(主題)——從“日記研究叢書”說起(副題)日記這種文獻類型和書寫方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
2022-12-12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