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供人體豐富的維生素C、鉀、鎂、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合物。很多小伙伴都知道這個道理,也會堅持每天吃水果,但是吃一個蘋果是吃,吃半個西瓜也是吃,到底該吃多少才合理?
(資料圖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議成人每天攝入100mg的維生素C,尤其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三餐不規(guī)律的白領人群,如果長期攝入維生素C不足,會導致免疫力降低,進而引發(fā)各類慢性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貧血、便秘等問題。
如果是處在孕期和哺乳期的媽媽們,維生素C攝入量還關系到母嬰健康。孕期和哺乳期的媽媽對于維生素C的需求量是高于普通成年人的。推薦孕中晚期每天攝入維生素C 115mg,哺乳期每天攝入維生素C 150mg。攝入充足的蔬菜和水果,還有助于提高膳食鐵的吸收與利用率,可以預防孕期缺鐵性貧血、降低新生兒因儲備鐵不足而造成的缺鐵性貧血。蔬菜和水果含有相對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孕中晚期因身體狀況改變而造成的孕期便秘。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兒童及青少年每日維生素C推薦攝入量為40-100mg。但目前兒童和青少年的維生素C攝入量普遍不足,這會導致兒童消化不良,從而影響營養(yǎng)的吸收,長此以往還有可能導致兒童免疫力低下、頻繁生病,甚至造成發(fā)育遲緩。
通過吃水果來攝取維生素C是最簡單方便的方式之一,但目前中國居民實際攝入量和推薦攝入量之間還有很大差距。水果每日推薦攝入量是250-300克,但是實際調查發(fā)現,居民日常水果平均攝入量不足40克,特別是白領人群,水果類食物的平均攝入量低于推薦攝入量的30%,也就是說每天水果攝入量不足100克。兒童青少年每日推薦攝入水果150-300克,但是有85.2%的孩子攝入量不足60%。
每天要吃250-300克水果,而且最好能搭配2種不同的的水果。
1白領人群可以選擇半個橙子和一個奇異果,作為快手早餐。
2孕媽媽可以選擇一塊柚子和四到五個櫻桃,來一頓輕松下午茶。
3給孩子可以準備些好攜帶的水果,比如一個蜜桔加一小根香蕉。
4給老人則可以安排些容易咀嚼的水果,如三到四顆草莓和一小份哈密瓜。
不同的水果,維生素C含量也不同。常見的水果中,奇異果、芒果、橙子、草莓等天然維生素C的含量要高于蘋果、梨、西瓜等。如,每100克奇異果維生素C可高達162mg,一顆就可滿足全天維生素C需要量。不同季節(jié)還可以換著花樣品嘗水果美味,春天吃酸甜可口的草莓,夏天嘗冰涼甜蜜的西瓜,秋天品一口爆汁的雪梨,冬天吸如同蜜汁的柿子,大家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
水果甜美的滋味,充足的汁水,或香軟或爽脆的口感,都是讓人心情愉快的體驗。從今天開始,天天有水果,每天吃兩種,輕輕松松享受快樂的水果時光吧!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yǎng)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22.
[2] 丁鋼強,趙文華,趙麗云,等. 2013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報告. 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19.
[3] 楊月欣,葛可佑. 中國營養(yǎng)科學全書.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9.
[4] 中國營養(yǎng)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 科學出版社, 2013.
[5]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女性營養(yǎng)健康工作組. 2021中國白領女性健康膳食白皮書(2021).
供 稿:汪正園
編 輯:胡逸歡
審 稿:臧嘉捷 馮曉剛
標簽:
上一篇:預告 | 在中國科幻大會,我們相約N宇宙! 天天觀熱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廣西上演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劇《綻放》致敬“燃燈校長”中新網南寧5月26日電(唐蔚晴)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劇《綻
2023-05-26 16:44
原標題:《人世間》領跑白玉蘭獎提名名單,誰是你心中最大遺珠?澎湃新聞記者楊偲婷5月26日,第28屆上海電
2023-05-26 16:54
原標題:第28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出爐《狂飆》《人世間》在列!第28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入圍名單
2023-05-26 16:45
原標題:演員羅京民去世,曾出演《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劉越)據中視協演員工
2023-05-26 16:40
原標題:189件長沙窯瓷器精品亮相大連遼寧日報訊記者譚碩報道 近日,由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旅順博物
2023-05-26 15:40
原標題:大洋洲藝術遠航到浦江(主題)“大都會”展覽首次登陸中國(副題)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6月1日,“時
2023-05-26 15:32
原標題:都市家庭群像大戲《熟年》打開中國式家庭的溫情與悲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由中央電視臺、愛奇
2023-05-26 15:39
原標題:兩次榮獲金雞獎的表演藝術家鄭振瑤病逝(引題)《城南舊事》里的“宋媽”走了(主題)北京日報訊(
2023-05-26 14:52
原標題:《子夜外賣》跟拍外賣員的夜行人生羊城晚報記者龔衛(wèi)鋒深夜時分,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xiāng),但也有一些
2023-05-26 14:45
原標題:《當燃青春》走進清華大學年輕化探訪式視角獲好評羊城晚報記者王莉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jié)目
2023-05-26 14:46
原標題:甘肅東鄉(xiāng)林家村:彩陶文化引客來羅赟鵬?中國旅游報記者張隆堂“在陶器上作畫很有意思,這種體驗很
2023-05-26 13:56
原標題:有的你休息時它謝客有的長達兩年不開放(引題)這些博物館為何大門常緊閉(主題)實習記者何蕊柴嶸
2023-05-26 13:32
原標題:主創(chuàng)團隊走進校園社區(qū)與學生觀眾面對面(引題)《只此青綠》八月亮相澳門(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
2023-05-26 13:41
原標題:鴻德藝術館書畫展開幕(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翟志鵬攝影姚文生)昨天,“溫故知新”──鴻德藝
2023-05-26 13:52
原標題:京味兒話劇用細節(jié)還原老北京澡堂文化(引題)《清水堂》把澡堂搬上舞臺(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
2023-05-26 13:54
原標題:“科技+非遺”:講好中國故事解鎖更多可能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實習記者劉霄近年來,科技賦能非遺,
2023-05-26 11:50
原標題:山東:讓文化遺產融入當代生活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孫叢叢文 圖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深入實施
2023-05-26 11:46
原標題:北京自然博物館講解員高源——(引題)讓觀眾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為夢想奔跑)(主題)人民日
2023-05-26 09:56
原標題: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開啟了!陳振凱侯婧怡5月21日,國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
2023-05-26 09:45
原標題:“魅力拉薩”在香港巡展人民日報海外版電(沈姍姍)近日,第八屆“魅力拉薩”攝影大賽暨“拉薩巧手
2023-05-26 09:50
原標題:“歌、舞、劇、展”惠民400余萬(引題)“樂動蓉城”講好大運故事(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李曉
2023-05-26 09:38
原標題:《四部醫(yī)典》入選《世界記憶(國際)名錄》光明日報見習記者石永程光明日報記者尕瑪多吉杜倩滾動拉
2023-05-26 09:56
原標題:重大利好!電影行業(yè)迎來政策紅包近日,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發(fā)布《公告》,免征從5月份到10月份的國
2023-05-26 08:4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早茶文化節(jié)在江蘇揚州開幕作者:楊召奎作為中華美食薈活動之一,由中國飯店協會與揚州市
2023-05-26 08:51
原標題:北京警方嚴厲打擊“黃牛”非法倒票,五月天演唱會已處理人員29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蕾記者26日
2023-05-26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