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周嬌嬌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資料圖片)
辣條,堪稱是中國人的“國民零食”之一。
對很多人來說,學生時代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下課后去小賣部買包辣條,和同學分著吃。長大后,雖然零食的選擇更多了,但是去超市也會順手買包辣條解解饞。
來源丨百度百科相信現(xiàn)在人們幾乎都吃過辣條,辣條也成為了休閑娛樂的家庭必備產品,即使沒有吃過辣條的人也能說出幾個辣條廠家的名字,然而你知道首個吃辣條的人是誰嗎?
前幾天,一個關于辣條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首個吃辣條的人找到了”。網(wǎng)友驚訝道,“居然還能找到第一個吃辣條的人”“終于知道誰第一個吃辣條了”……
來源丨微博截圖第一個吃辣條的人是誰呢?辣條又是如何發(fā)明的?關于辣條這個我們十分熟悉的零食,又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和故事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介紹~
說到辣條的來源,還要追溯到1998年。當時的湖南平江縣一帶,當?shù)厝顺W鲆环N名叫醬干(又名香干)的食物,它采用的原材料是大豆。
但是,那一年湖南當?shù)匕l(fā)生了特大的洪水災害,大豆大幅減產,致使農產品損失慘重,特別是平江縣醬干的主要原料大豆基本絕收,這對醬干產業(yè)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該怎么辦呢?
在當時有3個當?shù)厝?,分別叫邱平江、李猛能和鐘慶元,他們想了一個法子,就是用面粉來代替大豆,來嘗試做出“醬干”。結果,醬干沒做出來,反倒做出了一種麻辣味的食物,也就是后來的辣條。
他們把這第一包辣條拿給房東的女兒張女士試吃,兒時的張女士第一次試吃就贊不絕口,這給了幾位辣條發(fā)明人推出辣條的信心。于是,這三位辣條創(chuàng)始人信心十足,從此開啟了史無前例的辣條事業(yè)。
來源丨微博截圖時至今日,辣條從一個“替代醬干的美食”,搖身一變成為市值上億的大眾零食,辣條的制作也有了變化。那辣條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觀察辣條的配料表,有小麥粉、水、油、鹽、糖等。由此推斷,制作辣條一般就是將這些原材料按照比例混合,接著將混合物放入擠壓膨化機,通過機器內部螺旋桿與混合物的摩擦生熱,使得辣條體積變大、成型、變熟,并形成一根根長條的面胚,切割成一段段后再加入辣椒面、香辛料等進行調味,這樣辣條就制作完成了。
不同的廠家制作的辣條,材料比例不太一樣,但一般都會添加一些增味劑、甜味劑和香精等,來調節(jié)辣條的口感和香味。
來源丨某購物網(wǎng)站辣條中包含大量的鹽、糖和辣椒,在食用時會帶給我們豐富的味覺和痛覺體驗,刺激大腦分泌較多的多巴胺,使人更加興奮,讓人產生更多愉悅感受。
這種吃了會“上癮”的食物,往往讓許多家長視為垃圾食品,避而不及,禁止孩子食用。
那么,辣條真的危害很大嗎?
有傳言說,辣條吃多會致癌,還會影響肝臟功能。但實際上這些說法并沒有得到科學研究驗證。
但是!這并不代表辣條就是健康食品。從飲食均衡角度上看,辣條的確不能多吃,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辣條的脂肪含量高。**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人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不應超過30克。而看網(wǎng)上售賣的辣條配料表顯示,每100g辣條的脂肪含量就有25克,吃一包辣條,再吃其他食物,脂肪攝入量就妥妥超標了(況且往往一包辣條也不能滿足吃貨的食欲)。
來源丨某購物網(wǎng)站
**二是辣條的含鹽量很高。**某品牌的辣條,每100g含鹽量為2563mg(2.563g)。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日推薦攝入鹽量不超過5g,兩包辣條下肚,每天的鹽攝入量當場就超標了。
**三是辣條的熱量高。**例如還是上面的品牌,一包辣條每100g熱量有1821kj(約等于435千卡路里),比同等重的米飯熱量還高。
來源丨百度百科因此,經常食用辣條,攝入高油、高糖、高鹽,就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肥胖等慢性病的危險,所以辣條不能多吃是真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出于健康角度考慮,而不是辣條本身有問題。
關于辣條的生產,2019年國家就推出了調味面制品的行業(yè)標準(QB/T 5729-2022),對辣條這類調味面制品的減鹽、降脂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減少辣條中的食品添加劑品種等。在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范下,我們消費者購買辣條食用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但是要注意,購買辣條,一定要購買正規(guī)廠家出廠的辣條,2017年,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測過某些牌子的辣條,其中菌落總數(shù)竟然超過國家標準的14倍!本以為自己在吃辣條,沒想到是吃了超多的細菌。
來源丨百度百科總的來說,辣條作為常見的小零食,是不錯的解饞佳品。只要是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正規(guī)廠家的辣條,安全性都是有一定保障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還是應該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果、減少高油、高糖、高鹽食物的攝入,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
可能有小伙伴要問了,有沒有什么健康的吃辣條方式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少吃。**辣條固然美味,但為了身體健康著想,還是少吃為妙。
畢竟像辣條這樣的解饞小零食,只有偶爾吃吃才能顯出它的風味嘛。
標簽: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考古札記”原標題:屈家?guī)X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引題)“生活中的遺址博物館”(主題)屈家?guī)X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保護設施建設、考古研究、
2023-03-18 10:43
原標題:《臍帶》用母愛溫暖浸潤觀眾心靈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由青年導演喬思雪執(zhí)導的文藝片《臍帶》今天上映,在春日時節(jié)用母愛的溫暖浸
2023-03-18 10:40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內地上映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由新線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昨天在中國
2023-03-18 10:55
原標題:打破對亞裔的偏見,他和楊紫瓊一起戰(zhàn)斗(引題)關繼威:夢想這東西,你得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夢想是你一定要相信的東西,我
2023-03-18 09:39
“傳承之光”原標題:古城“重現(xiàn)”,是這樣干出來的核心閱讀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shù)厝硕脊芩?ldquo;古縣城”。2011
2023-03-18 09:49
原標題:風靡一時的福爾摩斯形象,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中新網(wǎng)北京3月18日電(記者上官云)福爾摩斯,是很多偵探小說愛好者很熟悉的名字。嘴叼煙
2023-03-18 09:50
原標題:聽文物講故事丨摩崖題刻“透露”:有誰在杭州西湖“到此一游”“蘇軾王瑜楊杰張璹同游天竺過麥嶺”,在西湖南山大麥嶺,巖壁上的一方
2023-03-18 05:56
原標題:涿州王洛賓故居近日對公眾開放(引題)“他讓絲綢之路上的民歌傳唱四方”(主題)中工網(wǎng)訊(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趙潔)3月14日,位于
2023-03-18 05:56
【作品廣議】原標題:找啊找啊找亮點肖承森經常寫總結的朋友,大多熟諳一個技巧,這便是尋找和發(fā)掘亮點。亮點,或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亮
2023-03-18 05:33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9期)越界廣東蘇永勝智能的套路吉林孫德民歸陜西姬大利問題出在哪陜西李天躍變成現(xiàn)實黑龍江王真炫江蘇陳景凱植“
2023-03-18 05:40
原標題:全村都愛“玩泥巴”5歲男孩成“傳人”楊文明符皓楊光林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qū)博尚鎮(zhèn)碗窯村是云南省著名的“陶器之鄉(xiāng)”,該村有著近300年
2023-03-17 18:44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2023非遺品牌大會”將于本月在廣州舉辦文化和旅游部今天上午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公布“2023非遺品牌大會”
2023-03-17 16:53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推動中國傳統(tǒng)工藝高質量傳承發(fā)展我國是傳統(tǒng)工藝大國,相關非遺項目眾多。在今天(3月17日)上午召開的文化和旅游部第一
2023-03-17 16:33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歸鄉(xiāng)”和田(主題)主創(chuàng)為當?shù)匮輪T進行教學指導(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3月12日至19日,由京新兩地聯(lián)合出
2023-03-17 11:45
原標題:“通草花女孩”王蘊玉:堅持熱愛終見花開前段時間,在江蘇揚州,95后女孩王蘊玉在網(wǎng)上火了。她用中藥材通草做出的花栩栩如生,讓人難
2023-03-17 11:49
原標題: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將于3月25日至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3月1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2022年全國行業(yè)職業(yè)
2023-03-17 11:42
原標題: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濟南開幕58部作品精彩上演3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山東濟南開幕。開幕式后,全場觀眾共同觀看了由山東
2023-03-17 11:41
原標題: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fā)布3月1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fā)布“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
2023-03-17 11:36
原標題:《讀者》雜志250余幅精品插圖首展亮相在插畫中回味“心靈讀本”之美北京日報記者安旭東攝《讀者》雜志創(chuàng)辦于1981年,40余年來在海內外
2023-03-17 10:44
原標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國博召開今天(3月16日),“盛世修典賡續(xù)文脈再鑄輝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
2023-03-17 08:39
原標題:山西垣曲發(fā)現(xiàn)金代墓葬為研究喪葬文化提供實物新證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垣曲新城鎮(zhèn)東峰山村金代墓葬發(fā)掘資料。墓中仿木
2023-03-17 08:48
原標題:銅俎豆夾長啥樣?千年巴文化亮相中國航海博物館由中國航海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尋巴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系列展?
2023-03-17 08:36
原標題:曾出土“海量”秦簡湘西里耶古城遺址重啟考古勘探新華社長沙3月16日電(記者明星、張格)記者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
2023-03-16 20:50
原標題:話劇《屈原》首演:彰顯楚文化之美“雖命運悲慘,然內心要高潔,品行不可低下……”新編歷史話劇《屈原》14日晚在武漢首演。該劇以“
2023-03-16 18:42
原標題:年輕人為何熱衷參加千年廟會喝彩聲此起彼伏,鑼鼓聲連綿不絕。“‘扶胥號’龍船朝王”正在廣州南海神廟古港碼頭進行巡游。闊別3年,千
2023-03-16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