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之光”
原標題:古城“重現”,是這樣干出來的
核心閱讀
(資料圖)
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地人都管它叫“古縣城”。2011年,太原市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太原縣城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其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古縣城內主體建設工程基本完工,600多歲的古城“重現”眼前。如今,這里成為太原文旅的新亮點。為古城保護和修繕默默奉獻的有很多居民,還有文物保護專家和當地街道辦、村委會的工作人員等。
今年春節(jié),電影《滿江紅》上映,作為拍攝地的明太原縣城一下子火出了圈。元宵花燈會期間,古城18天接待游客68萬。影視基地里,每天都有穿著影片同款古裝的游客穿梭往來,不時有人登樓大聲背誦《滿江紅·寫懷》這首詞,引起一片叫好。
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地人都管它叫“古縣城”。古縣城坐落于太原市西南,離大名鼎鼎的晉祠僅5公里。說是“城”,其實“城”里原本是4個村:以城中心的十字街為界,劃出4個片區(qū),分別是東街村、西街村、北街村、南街村。一條十字街,就成為附近村民的集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人們生產生活的發(fā)展,僅有0.86平方公里的古城內部空間捉襟見肘。于是,城墻被拆毀,城壕被填平,僅余下西、北兩個城門以及少許斷壁殘垣,城內大部分古建筑也“受傷”不輕。2013年修繕工程正式啟動前,城內環(huán)境擁擠,道路破爛,污水橫流。
如今,這里卻成了太原文旅的一個新亮點。以十字街為骨架的街巷肌理呈現明清縣城風貌,18處掛牌歷史建筑、31處文物保護單位訴說著古城的滄桑變遷。十字街上,各色商鋪林立,游客熙熙攘攘。晉祠桂花元宵、花饃研習社、寶源老醋坊……小小的店鋪大有來頭,其中藏著20項國家級或省級非遺,12處獨立的研學院落。城門口的地圖顯示,將來這里還會有國潮基地、文物大醫(yī)院、博物館等多個項目落戶。
一座古城,是如何“重現”的?
“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寶貝’,可不能毀了”
10年來,修繕歷史建筑及民居院落391處,建筑面積34萬多平方米,投入資金上百億,易地安置約3000戶、1萬人……其間艱辛,非親歷者很難想象。
而這一切,可以從一個人的故事說起。
“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寶貝’,可不能毀了!”提到家鄉(xiāng)這座古縣城,今年70歲的姚富生語氣里是滿滿的驕傲。
姚富生出生、成長在古縣城南街。上世紀80年代,他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工藝美術制品廠,早期生產石膏工藝品,后來轉向陶瓷和琉璃。做生意見了不少世面,姚富生逐漸認識到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價值。
冬季工閑時,他帶著廠里的技工搞測量、做調查,走訪城內老人,請他們回憶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筑的形貌布局。1998年,他的工廠燒制出了500∶1的“明清太原縣城復原模型”。這座微縮景觀出爐后,在古縣城所屬的晉源區(qū)政府大廳展示了整整5年。
“想要有點力氣,必須捏成拳頭!”為了團結更多保護古縣城的力量,姚富生發(fā)起成立了晉陽文化民間研究會,收集的資料和自費出版的書籍,堆起來有半米高。為了宣傳古縣城,他拿著這些資料書籍到各處免費發(fā)放。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2011年,太原市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太原縣城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其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明太原縣城復興工程正式立項。工程規(guī)劃的第一步是恢復城墻舊貌,拆除建在城墻、馬道、護城河遺址上的現代建筑。姚富生的工廠,也壓占了一段200多米的城墻遺址,他二話沒說,帶頭拆了自家廠房。
為了盡可能原汁原味地再現古城風貌,當時的工程建設指揮部部長攸應合四處走訪城內居民,收集過去的老物件。姚富生不僅將自己保管多年的4000多塊城磚拿了出來,還提供了不少線索,并陪著攸應合一家一戶地登門勸說。
“現在掛在東城門上的‘東汾聚秀’匾,就是這么找回來的。”盡管已經過去了快10年,攸應合仍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景。原來,30多年前,一位韓姓村民為了蓋房子,去夯土城墻附近拉土,挖出了這塊匾,就帶回家保存了下來。為了讓匾回歸原位,攸應合和姚富生幾次上門去做思想工作,最終,這位村民將匾捐獻出來。
為古城“重現”默默奉獻的居民還有很多。一些特殊院子的大門、石獅子、磚雕木雕……許多有價值的構件,村民們在搬走時都無償留下了。在進行拆遷動員時,不少熱心村民義務幫忙,成了工作組的“編外成員”。古縣城能夠有今天的面貌,多虧了這些村民的付出。
“再硬的饃饃片,含在嘴里泡著,也總有變軟的時候”
為古縣城煞費苦心的,還有文物保護專家和當地街道辦、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晉源街道辦書記高翔就是其中之一。
高翔2017年調來晉源街道辦,彼時,古縣城復興工程正進入攻堅階段。太原市政府做出決策,要將城內居民整體搬遷。
故土難離。再加上院落買賣更替等問題,搬遷面臨重重困難。想要轉變一部分村民的思想,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
“再硬的饃饃片,含在嘴里泡著,也總有變軟的時候!”工作人員決心很大,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承包”三五戶,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原本的補償方案不適合新情況,工作組就向市委申請,對方案進行調整優(yōu)化;
村民白天要上班,工作組就將上門時間放到晚飯后,嘴皮子一磨就是幾個小時;
補償款不能立刻到賬,有村民擔心簽了協議卻拿不到錢,街道辦干部當場以個人的名義寫下欠條。
…………
那段時間,整個工作組就在城內一處破舊的小院里辦公。熬一大鍋粥,拿幾塊餅子,趁著開調度會議時,一邊匯報進度一邊啃上幾口,匯報完,又匆匆奔赴下一戶。
“如果僅僅把這當成一項工作,是熬不下來的。得把這當成一種事業(yè),心里有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熱愛和責任感?!睍x源街道辦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楊艷峰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這份赤誠,終于打動了古縣城的居民們。2018年11月,最后一戶人家也簽下了搬遷協議。
修繕保護工作同樣不輕松。為了避免對文物造成二次傷害,施工人員不敢用機械操作,拆除建筑全靠手工。為了盡可能多地留下舊有構件,專家們每到一處院落,先去“翻垃圾”,每一塊建筑垃圾都要“驗明正身”后才能運走丟棄。別說,從“垃圾堆”里,還真翻出了不少寶貝。
2019年,古縣城內主體建設工程基本完工。600多歲的古城“重現”眼前,與村民們記憶中的景象重疊在一起。
如今,大部分村民已經搬進了位于古縣城外不遠處的新小區(qū),不少人吃上了“旅游飯”,有的成了保安,有的當上了導游,有的開起了飯店。節(jié)慶活動時,“身懷絕技”的村民們還會受邀進城表演,又是一筆額外收入。晉陽風火流星、龍?zhí)鞆R會、二月二南街焰火習俗……在古縣城里孕育、生長出的一項項非遺,依然滋養(yǎng)著古縣城人的生活。
以這種方式,他們不斷回到這座城,陪伴這座城,將自己的文化根脈重新扎進故土。
“它不僅展示著600多年來的明清縣城風貌,更傳承著2500余年的晉陽古城的歷史文脈”
山西已經有了平遙、大同、忻州等好幾座古城,為什么還要復興明太原縣城?它有什么特殊?“它不僅展示著600多年來的明清縣城風貌,更傳承著2500余年的晉陽古城的歷史文脈?!辈稍L中,許多人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
晉陽,春秋末年初見于史書,毀于宋初,綿延1500余年。這里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也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
“水灌晉陽”之戰(zhàn),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成為春秋與戰(zhàn)國的分界線。李淵父子從這里起兵,開創(chuàng)了唐朝。晉陽作為“北都”,與西京長安、東京洛陽齊名。公元979年,北宋趙光義經過艱難的戰(zhàn)役,征服了以晉陽為都城的北漢。為防止再有人憑此堅城割據,趙光義下令火焚水淹,這座見證了無數風云際會的城池,從此深埋地下。后世文人對此多有感嘆,詩人元好問還曾留下“幾時卻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晉陽”的著名詩句。
晉陽城毀后,宋代另筑平晉縣城。明洪武年間,平晉被洪水淹沒,人們移縣治于古晉陽城之所在,在舊基上筑城,這就是如今的明太原縣城。
雖然明太原縣城面積只有晉陽古城的約1/20,但從縣城的名字、造型,仍可看出其傳承來歷。唐玄宗李隆基曾寫詩贊譽晉陽:“井邑龍斯躍,城池鳳翔余?!倍魈h城沿用了鳳凰城的格局,民間舊稱“鳳凰城”。關于城池造型的寓意,在當地居民中代代相傳:北甕城門洞向東開,意喻“丹鳳朝陽”,甕城里的水井,象征鳳凰之目;十字街曾有“好漢坡”,似鳳腹微微隆起;南門外宏偉的寶華閣,是鳳凰揚起的尾羽……
晉陽古城歷史特殊,遺址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時期城市建制的原貌。2010年,晉陽古城遺址獲得了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今年1月,《晉陽古城遺址保護規(guī)劃》正式公布,遺址公園的建設也隨之啟動。
“明太原縣城作為集旅游、休閑、購物、食宿為一體的服務區(qū),將是對遺址公園的有益補充。下一步,我們希望能在古縣城內設立一個博物館,對晉陽古城遺址的歷史、出土文物等進行展示?!痹陂L期心系晉陽的考古學家常一民看來,這樣的展示能讓古縣城的文脈傳承更加清晰、文化底蘊更顯厚重。
“晉祠、天龍山石窟、蒙山大佛、龍山童子寺……古縣城周邊有很多著名景點。但它們都缺少酒店等配套設施,游客來去匆匆?!必鼞险f,有了古縣城,這些景觀就有了“盤活”的希望?!捌鋵崳@些景觀的興建大多與晉陽有關,它們和晉陽古城遺址公園、明太原縣城本就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敝挥杏慰蜕钊肓私饬诉@片土地的文脈傳承、與周邊景觀的緊密關聯,古縣城才能更好地承擔起“文化會客廳”和“旅游集散地”的功能。
人們期待,這座“鳳凰城”未來會真正“活”起來。(周飛亞 付明麗)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打破對亞裔的偏見,他和楊紫瓊一起戰(zhàn)斗(引題)關繼威:夢想這東西,你得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夢想是你一定要相信的東西,我
2023-03-18 09:39
“傳承之光”原標題:古城“重現”,是這樣干出來的核心閱讀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地人都管它叫“古縣城”。2011
2023-03-18 09:49
原標題:風靡一時的福爾摩斯形象,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上官云)福爾摩斯,是很多偵探小說愛好者很熟悉的名字。嘴叼煙
2023-03-18 09:50
原標題:聽文物講故事丨摩崖題刻“透露”:有誰在杭州西湖“到此一游”“蘇軾王瑜楊杰張璹同游天竺過麥嶺”,在西湖南山大麥嶺,巖壁上的一方
2023-03-18 05:56
原標題:涿州王洛賓故居近日對公眾開放(引題)“他讓絲綢之路上的民歌傳唱四方”(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潔)3月14日,位于
2023-03-18 05:56
【作品廣議】原標題:找啊找啊找亮點肖承森經常寫總結的朋友,大多熟諳一個技巧,這便是尋找和發(fā)掘亮點。亮點,或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亮
2023-03-18 05:33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9期)越界廣東蘇永勝智能的套路吉林孫德民歸陜西姬大利問題出在哪陜西李天躍變成現實黑龍江王真炫江蘇陳景凱植“
2023-03-18 05:40
原標題:全村都愛“玩泥巴”5歲男孩成“傳人”楊文明符皓楊光林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qū)博尚鎮(zhèn)碗窯村是云南省著名的“陶器之鄉(xiāng)”,該村有著近300年
2023-03-17 18:44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2023非遺品牌大會”將于本月在廣州舉辦文化和旅游部今天上午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公布“2023非遺品牌大會”
2023-03-17 16:53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推動中國傳統(tǒng)工藝高質量傳承發(fā)展我國是傳統(tǒng)工藝大國,相關非遺項目眾多。在今天(3月17日)上午召開的文化和旅游部第一
2023-03-17 16:33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歸鄉(xiāng)”和田(主題)主創(chuàng)為當地演員進行教學指導(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3月12日至19日,由京新兩地聯合出
2023-03-17 11:45
原標題:“通草花女孩”王蘊玉:堅持熱愛終見花開前段時間,在江蘇揚州,95后女孩王蘊玉在網上火了。她用中藥材通草做出的花栩栩如生,讓人難
2023-03-17 11:49
原標題: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將于3月25日至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3月1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2022年全國行業(yè)職業(yè)
2023-03-17 11:42
原標題: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濟南開幕58部作品精彩上演3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山東濟南開幕。開幕式后,全場觀眾共同觀看了由山東
2023-03-17 11:41
原標題: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fā)布3月1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fā)布“2022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
2023-03-17 11:36
原標題:《讀者》雜志250余幅精品插圖首展亮相在插畫中回味“心靈讀本”之美北京日報記者安旭東攝《讀者》雜志創(chuàng)辦于1981年,40余年來在海內外
2023-03-17 10:44
原標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國博召開今天(3月16日),“盛世修典賡續(xù)文脈再鑄輝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研討會”在
2023-03-17 08:39
原標題:山西垣曲發(fā)現金代墓葬為研究喪葬文化提供實物新證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垣曲新城鎮(zhèn)東峰山村金代墓葬發(fā)掘資料。墓中仿木
2023-03-17 08:48
原標題:銅俎豆夾長啥樣?千年巴文化亮相中國航海博物館由中國航海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尋巴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系列展?
2023-03-17 08:36
原標題:曾出土“海量”秦簡湘西里耶古城遺址重啟考古勘探新華社長沙3月16日電(記者明星、張格)記者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
2023-03-16 20:50
原標題:話劇《屈原》首演:彰顯楚文化之美“雖命運悲慘,然內心要高潔,品行不可低下……”新編歷史話劇《屈原》14日晚在武漢首演。該劇以“
2023-03-16 18:42
原標題:年輕人為何熱衷參加千年廟會喝彩聲此起彼伏,鑼鼓聲連綿不絕。“‘扶胥號’龍船朝王”正在廣州南海神廟古港碼頭進行巡游。闊別3年,千
2023-03-16 18:54
原標題: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有哪些考古新成果?專家解讀記者日前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從2009年開始,兵馬俑一號坑
2023-03-16 18:41
原標題:為了另一種傳承,他將《帝后禮佛圖》“搬”回家中新網鄭州3月16日電作者王宇肅穆威儀的“皇帝”,端莊華貴的“皇后”,儀態(tài)雍雅的貴族
2023-03-16 15:34
原標題:《龍馬精神》發(fā)布新預告(引題)?一人一馬闖片場(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由楊子編劇執(zhí)導,成龍、劉浩存、郭麒麟領銜主演的電影《龍
2023-03-16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