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
(資料圖)
金燦燦的銀杏自成一色
風兒一吹
一地金黃
大家紛紛開始在朋友圈
曬出銀杏樹的美照
甚至有人撿銀杏葉做手工
做“銀杏圣誕樹”和“銀杏玫瑰”
銀杏葉黃是深秋獨有的浪漫
今天這篇文章就帶大家走進銀杏的世界
01
滄海桑田,生生不息
尊前甘橘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李清照《瑞鷓鴣·雙銀杏》
在漫長的地質(zhì)變化和時代變遷中,銀杏古樹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堅韌、沉著、佇立千年,見證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
銀杏原產(chǎn)于我國,屬裸子植物門,是銀杏科銀杏屬,單科單屬單種植物,是第四紀冰川之后保存下來的孑遺物種,自古生代晚期起源至今,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化歷史。
圖源:上海自然博物館——銀杏化石
目前公認可靠的銀杏類化石可以追溯至2.8億年前的石炭紀,銀杏屬在中生代一度極其繁盛,可靠的銀杏屬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1.8億年前的早侏羅紀。
圖源:“義馬銀杏”化石,現(xiàn)存于河南省地質(zhì)博物館
經(jīng)侏羅紀至早白堊紀的繁盛期后,在第三紀末到第四紀初冰川運動的影響下,銀杏屬的種類急劇減少,生長在北美、歐洲等各地的銀杏類植物全部滅絕。
幸運的是,我國受冰川侵蝕的影響較小,在第四紀冰期為該物種的存留提供了避難所,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唯一可能擁有天然銀杏的國家。
銀杏在我國可考證的栽培歷史達千年之久,三國時盛植江南,唐代已產(chǎn)于中原,宋朝更為普遍。中國是世界上第一銀杏大國,擁有世界銀杏種質(zhì)資源的90%以上。
圖源:上海發(fā)布——上海市001號銀杏古樹
銀杏生命力有多頑強呢?
在日本廣島,存活著幾株挺過了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的銀杏。在山東臨沂的生生園,也存在著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一片古銀杏復干群落,該群落始種于清康熙年間。正因銀杏強大的生命力,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故此園命名為生生園。
圖源:搜狐
02
秋為黃葉,紛紛揚揚
盡日苔階閑不掃,
滿園銀杏落秋風。
——劉熠《贈古泉上人》
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什么銀杏葉會變成黃色?
又為什么會掉落呢?
與人類的頭發(fā)變白、脫發(fā)類似,葉片也會有衰老這一過程。在特定環(huán)境因素下,如秋季的低溫和日照時間變短的誘導,一些植物的葉片會受自身的調(diào)控而發(fā)生衰老,并伴隨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變化。最直觀表現(xiàn)就是顏色的變化和葉片的脫落。
“年老色衰”是葉片不得不經(jīng)歷的命運。植物葉片在顏色變化后,最終會從植物體上脫落,完成它的生命歷程。
葉片顏色的變化與色素的類型和含量的變化有關(guān)。在葉片衰老的過程中,一些色素逐漸減少,而一些新的色素可能會合成,所以葉片會從綠色轉(zhuǎn)變?yōu)槠渌伾?/p>
圖源:科普中國
如毛白楊等一些植物在落葉前葉綠素未完全流失,葉子會呈現(xiàn)淺綠色或黃綠色。一些植物的葉子之所以在落葉前變紅,是因為葉片合成了一類名為花青素苷的紅紫色色素。如果含有花青素苷的葉片中還殘存葉綠素,葉片將呈現(xiàn)褐色;如果葉片含有花青素苷和類胡蘿卜素,將呈現(xiàn)出橙色。
圖源:Pixabay
植物會通過脫落淘汰掉一部分衰弱的器官,這是植物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手段。葉片在秋季脫落可以讓植物在冬季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和水分的流失。
脫落前,除了葉綠素,蛋白質(zhì)和其他物質(zhì)也會發(fā)生降解。這些降解后的物質(zhì)仍“很有營養(yǎng)”,會被植物體重新吸收。隨后,葉柄基部的一些細胞會發(fā)生細胞壁的降解,從而使細胞分離。在外力的作用下,葉片就會發(fā)生脫落了。
03
科學食用,回味無窮
小苦微甘韻最高。
未必雞頭如鴨腳,
不妨銀杏作金桃。
——楊萬里《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銀杏》
銀杏是裸子植物,只有種子的構(gòu)造,尚未演化出被子植物的果實,但銀杏種子的種皮發(fā)達,看起來與被子植物的果實相似。所以,即便我們常說“銀杏果”或“白果”,它們并不是銀杏的果實,而是種子。
圖片來源:http://bioweb.uwlax.edu/
銀杏果像螺螄粉一樣,聞起來臭,吃起來卻是香的。
銀杏果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zhì)。銀杏果實呈橢圓形或球形,成熟后外皮為黃色,隨著秋風吹起,從樹上自然脫落。
圖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shù)學會
烘干的白果仁含有約60%—70%的淀粉、13%的蛋白質(zhì)和3%的脂肪,以及微量營養(yǎng)成分,如固醇、維生素、核黃素、微量元素和無機鹽等。此外,白果含有銀杏特有的活性成分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黃酮,適量食用有益于改善心腦血管功能。
同時,相信大家也聽說過“白果有毒”的言論。白果有毒的罪魁禍首是4"-甲氧基吡哆醇,它具有抑制神經(jīng)細胞信息傳導素(4-氨基丁酸)合成的作用,會引起嘔吐、腹瀉、抽搐等癥狀,尤其是對年幼的孩童來說,過量食用白果容易引發(fā)危險。
那么,如何科學食用銀杏果?
首先,要去除毒性部位。市場上購買的帶殼白果,要先剝除硬殼,開水煮沸10分鐘脫去衣膜,抽去胚芽后再烹飪。如果是撿拾的銀杏果,因銀杏果實肉質(zhì)外種皮中銀杏酸含量較高,會對皮膚產(chǎn)生腐蝕,在剝除外種皮時盡量戴上手套。
其次,要牢記不能生食。需通過高溫烹飪方法去除白果中絕大部分有毒成分,減少致敏性,保證食用安全。不同的烹飪方式,都要注意充分制備和加熱處理,以消除或減少白果毒性。
圖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shù)學會
銀杏葉黃
也意味著2022年接近尾聲
人生短短幾個秋
看完文章不妨找個周末
跟自己喜歡的人
找個地方賞賞銀杏
END
資料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shù)學會
科普中國、上海自然博物館
整理:董小嫻
責編:咕嚕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用漢字開啟中華文化寶藏——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shù)節(jié)在臺北開幕??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齊湘輝黃揚)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shù)節(jié)15
2022-11-12 15:40
原標題:“速食”式短視頻追劇能長久嗎【網(wǎng)聚青春的聲音】隨著短視頻在視聽領(lǐng)域的強勢崛起,長期被視為視聽娛樂方式代表的傳統(tǒng)影視作品地位受
2022-11-12 15:36
原標題:直擊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閩派影視”崛起中新網(wǎng)廈門11月12日電(記者林春茵)1907年,廈門中華茶園成為福建地區(qū)最早放映電影的場所
2022-11-12 15:47
原標題: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是中國最早的馬車。精心打制的馬車,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獵、禮儀、戰(zhàn)爭等,代表了中國3000年
2022-11-12 15:38
原標題:告別野蠻生長讓劇本娛樂行業(yè)好玩又有益近年來,以密室逃脫、劇本殺為代表的沉浸式娛樂活動受到年輕人追捧。據(jù)央視財經(jīng)報道,2019年全
2022-11-12 15:41
原標題:廈門借力“金雞百花”打造中國影視產(chǎn)業(yè)新高地新華社廈門11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康淼、洪雁、付敏金雞唱曉,影動鷺島。11月10日,廈門迎
2022-11-12 09:48
原標題:火箭院舉辦職工書畫攝影作品展慶祝建院65周年中工網(wǎng)訊今年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shù)研究院建院65周年。11月11日,火箭院舉行職工書畫攝影作
2022-11-12 09:35
原標題:聾啞人舞者登臺演“盲人音樂家”(主題)以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表演者王琦為原型的《夢的守望》首演(副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舞臺上,
2022-11-12 08:25
原標題:《掃黑行動》今日全國上映致敬一線掃黑工作者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鄧崎凡電影《掃黑行動》于11月11日全國上映。作為一部掃黑題材的電
2022-11-12 05:48
原標題:直擊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戲曲影像化方興未艾中新社廈門11月11日電(記者林春茵)“對海外閩籍鄉(xiāng)親來說,我們閩南語唱的高甲戲就是鄉(xiāng)音
2022-11-12 05:37
原標題:扣人心弦的家族傳奇,艾美獎提名紀錄片續(xù)作《狐獴:王朝的崛起》開播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在一望無際的卡拉哈里沙漠上,生活著
2022-11-11 16:30
原標題:四大電商平臺近五百家網(wǎng)上書店參與,圖書銷售超兩千五百萬元(引題)累計觀看量近九百萬人次!“云端新閱讀”打開上海書展新入口(主
2022-11-11 15:44
原標題: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舉辦線上看片會,總導演張挺講述創(chuàng)作初衷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蘇墨11月10日,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舉辦線上
2022-11-11 15:29
原標題:國家圖書館舉辦第三屆“中國兒童閱讀發(fā)展論壇”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趙亮11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國家圖書館主辦、
2022-11-11 15:44
原標題:樸素雅致、古籍韻味——《大美漢字》入選2022年度“最美的書”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2022年度“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上海揭曉,
2022-11-11 15:33
原標題:2022年第五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揭曉青年作家林棹摘得首獎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11月9日,第五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頒獎禮如期舉行。
2022-11-11 15:45
原標題:傳承滬劇經(jīng)典,青年演員尋到了自己的路澎湃新聞記者程千千11月7日至9日,上海滬劇院青年傳承版滬劇《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滬
2022-11-10 16:39
原標題:關(guān)關(guān)難過關(guān)關(guān)過,三位選秀演員主演音樂劇《流光時代》澎湃新聞記者廖陽“我和林皓冕特別像,都是通過選秀、通過比賽被大家認識。我們
2022-11-10 16:32
原標題:何以如松開盡好,只宜相對許誰傍(主題)——石濤《對菊圖》的秘密(副題)早在漢魏朝,人們就對菊有別樣的偏愛。易安有“簾卷西風,
2022-11-10 16:43
原標題:簋街的色味與煙火大概每個北京人心目中都有一份獨家的美食地圖,或許每個到北京的外地游客也自有一份美食清單,這二者之中,差不多簋
2022-11-10 15:49
原標題:在書中的那些瞬間,敦煌不再遙遠■作者以其獨特的機緣和經(jīng)歷,孵育一種欣賞和解讀敦煌藝術(shù)的新視角,從深邃博大、靜穆滄桑的敦煌藝術(shù)
2022-11-10 15:34
原標題:吉祥大戲院全本大戲正乙祠戲樓京昆經(jīng)典中山音樂堂群英專場(引題)中國戲曲文化周首次走出園區(qū)(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潤11月10日,為
2022-11-10 15:28
原標題:精致高效的現(xiàn)實哈哈鏡和社會融合劑(主題)——作為語言喜劇之一種的脫口秀何以成功(副題)《脫口秀大會》在2022年來到了第五季,這
2022-11-10 15:46
原標題:在縣級博物館發(fā)現(xiàn)“國家寶藏”(主題)臺州黃巖弘揚“宋韻今聲”(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毛麗君“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黃巖博物館看
2022-11-10 15:30
中工網(wǎng)記者鄂璠11月8日下午,“中華五千年實證看良渚”兩岸新媒體聯(lián)合采風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啟動。此次采風活動聚焦“文化”主題,
2022-11-10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