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經典臺詞引起了許多朋友的共鳴。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什么是正確的選擇,但仍短視地選擇當下的快樂,把未來拋諸腦后。
比如,在“減肥成功”和“再吃一口蛋糕”之間,很多人往往會暫時放下苗條身材帶來的成就感,轉而選擇奶油蛋糕帶來的即時愉悅。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是不是想給自己這種行為找個高大上的借口?別說,心理學中還真有一個專業(yè)名詞來解釋這種行為——跨期選擇。
01
我應該今晚吃大餐
還是周末吃大餐?
跨期選擇是指,當你能在一個近時間點(例如當下)或一個遠時間點(例如未來)獲得不同程度收益(或遭受不同程度損失)時,如何在兩者之間做出抉擇。打個比方,“現在給你一百塊”和“兩個星期之后(甚至更久之后)給你一千塊”,你會選哪個?
圖片來源:改編自Frontiers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晚一些再滿足它,稱之為“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屬于“跨期選擇”的范疇。與今晚享受大餐相比,推遲享受的大餐,其吸引力(價值)被打了折扣。
這種對延遲獲得的收益價值打折的傾向,心理學家稱之為時間折扣。時間折扣越大,我們越無法接受延遲滿足。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借用意志的力量(一種道德努力)來延遲滿足,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快樂。
哥倫比亞大學的梅特卡夫和米歇爾提出了一個雙系統(tǒng)模型,用于解釋這種自我控制或“意志力”的過程。模型認為,存在一個理性的“冷”系統(tǒng)和一個感性的“熱”系統(tǒng)。冷熱系統(tǒng)之間的平衡,由壓力、發(fā)育水平和個體的自我調節(jié)動態(tài)決定。
“熱”系統(tǒng)可誘使人自動做出選擇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那么,感性的“熱”系統(tǒng)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跨期選擇?有研究發(fā)現,與消極情緒相比,積極情緒讓實驗志愿者的行為表現更短視,也就是偏向于選擇在近時間點獲得收益;然而,也有研究發(fā)現了相反結果,即消極情緒讓人變得短視,而積極情緒不會。
結論矛盾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比如,我們無法確定,情緒的影響在這些實驗里是否持續(xù)了足夠的時間?又如,情緒的影響是否足夠自然?
02
播放《好運來》
我看誰沒有嗨起來
提到情緒的變化,我們可能有這樣的經歷:聽到歡快的舞曲節(jié)拍,會不自覺地搖頭晃腦;在他鄉(xiāng)聽到熟悉的曲調,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人類在音樂中體驗情緒的能力也許是天生的:新生兒喜歡協和的音樂,并在9個月時就能區(qū)分高興和悲傷的音樂。音樂善于刻畫和喚起情緒的微妙變化,被認為是情緒的藝術。
聽快樂的音樂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動圖 聽悲傷的音樂 圖片來源:Giphy
盡管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音樂似乎不能提升人類存活的概率,但在當今社會,音樂無處不在,我們很難想象沒有音樂的生活。
此外,音樂表達的基本情緒還具有跨文化普遍性,這些基本情緒與特定的音樂形態(tài)特征有關。
比如,高興的音樂通常是大調式、快速、音區(qū)高、和聲簡單協和、節(jié)奏平滑流暢、速度可變性小、音高變化多、音區(qū)寬廣、音高上行;悲傷的音樂通常是小調式、慢速、音區(qū)低、不協和、音程距離小、音區(qū)窄、音高下行。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重要的是,音樂還是一門時間的藝術。好的音樂作品需要在一開始就謀篇布局,只為在樂曲終了時,呈現輝煌圓滿的尾聲。在跨越時間這一點上,音樂似乎與跨期選擇達成了某種默契。那么,音樂能否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知,進而影響我們做出的決定?
03
音樂的魔法
興奮感是作決定的“幕后推手”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與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研究者跨界合作,探索了音樂對跨期選擇的影響。他們考察了實驗志愿者在聽音樂過程中的情緒反應,以及聽音樂過程中的跨期選擇行為。
研究采用三類背景聲音:高興的音樂(速度快、大調)、悲傷的音樂(速度慢、小調)以及白噪音。
所有頻率具有相同能量密度的隨機噪聲稱為白噪聲。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實驗發(fā)現,與白噪音相比,高興的音樂讓人感覺當下與未來之間的時間距離更遠,而悲傷的音樂讓人感覺與未來更近。更重要的是,這種時間知覺進一步影響了跨期選擇:聽高興音樂讓人更愿意押注現在(例如馬上獲得100元);而聽悲傷音樂讓人更愿意押注未來(例如1個月后獲得200元)。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有意思的是,這一音樂效應似乎與我們感受到的愉悅感(pleasure)無關,而更多與興奮感(arousal)有關。研究者發(fā)現,音樂的調式主要影響情緒的愉悅感,而音樂的速度主要影響情緒的興奮感。
為了排除愉悅感的影響,研究者嘗試反轉音樂的調式,但保留樂曲的速度。結果顯示,快速的音樂沒有使志愿者更愉悅,但提高了他們的興奮水平。高的興奮水平讓他們覺得時間流速變慢,未來更加遙遠,因而更傾向于放棄未來的選擇。相反,慢速的音樂降低了志愿者的興奮水平,時間似乎過得更快,使他們更愿意等待未來。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研究者們嘗試調整樂曲的速度,使之變得中庸,但仍保留原曲的調式。這一次,音樂不再影響志愿者的選擇。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這項研究首次把時間、決策和音樂三者聯系起來,解釋了音樂如何改變我們的時間感知,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決策。
在面臨諸多決策時,人們趨于采用單一策略:當現在和未來的時間距離不那么遙遠,便直接“齊同”兩者在時間維度的差別,不再給未來選擇打一個時間折扣,讓不同時間點之間的選擇變得更加簡單。
我們意識到,人類的選擇策略是如此直接而高效,這一“齊當別”之解,簡單又清晰地解釋了人類的決策行為。
物質的豐盈,往往允許我們做出即時滿足的選擇,但是這種“輕而易舉”的快樂,是否能完全代替成就感給我們的尊嚴?這個世界從不缺少優(yōu)美的音樂,在音樂中沉淀思維,理性審視時間的力量和價值,也許能助推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Avocado
本文由科普中國前沿科技項目出品,轉載請注明來自科普中國。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參考文獻:
[1] Metcalfe, J., & Mischel, W. (1999). A hot/cool-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1), 3–19.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106.
[2] Zhou, L., Yang, Y.*, & Li, S.* (2022). Music-induced emotions influence intertemporal decision making. Cognition and Emotion, 36(2), 211–229. https://doi.org/10.1080/02699931.2021.1995331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近日,《國家電影局關于申報2022年度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的通知》發(fā)布?!锻ㄖ分赋?,為進一步推動優(yōu)秀國產電影創(chuàng)作,2022年國家電影局將繼續(xù)
2022-05-06 09:50
喜劇演員文松在自導自演的電影《臥鼠藏蟲》中,缺少了他在綜藝小品舞臺上表現出的搞笑能力。不好笑,是這部喜劇片無法回避的問題。落空的歡
2022-05-06 09:50
《你是我的春天》聯合《舌尖上的中國》原班團隊打造的最新美食紀錄片《尋味貴陽》,日前共同發(fā)布尋味聯合短片。視頻中,滿目琳瑯的中國傳統(tǒng)
2022-05-06 09:50
日前,皮克斯全新動畫電影《光年正傳》發(fā)布預告片,《玩具總動員》中的靈魂角色巴斯光年單人電影首次與影迷們見面。影片由安格斯·麥克萊恩
2022-05-06 09:50
一支畫筆,一腔熱血,漫畫一生,理想一生。由范儉擔任總導演,第一部中國當代漫畫家生態(tài)系列紀錄片《漫畫一生》3月24日正式上映。影片用細
2022-05-06 09:50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39
2022-04-27 08:34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55
2022-04-27 08:38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42
2022-04-27 08:42
2022-04-27 08:34
2022-04-27 08:57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58
2022-04-27 08:37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39
2022-04-27 08:57
2022-04-27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