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80年歲月流逝,目前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我們記錄下他們的名字和肖像,為史存證。
上排從左至右:王子華(85歲)、程福保(84歲)、路洪才(84歲)、高如琴(83歲);下排從左至右:唐復(fù)龍(82歲)、劉興銘(82歲)、王素明(82歲)、程文英(81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馬庭祿(83歲)、佘子清(已故)、袁桂龍(83歲)、劉民生(83歲);下排從
上排從左至右:管光鏡(已故)、祝四孜(97歲)、劉庭玉(95歲)、陳玉蘭(95歲);下排從左至右:李素云(94歲)、王義隆(94歲)、王長發(fā)(94歲)、薛玉娟(93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馬秀英(95歲)、馬繼武(95歲)、李素芬(已故)、易翠蘭(已故);下排從左至右:呂金寶(93歲)、謝桂英(93歲)、岑洪桂(93歲)、顧秀蘭(93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沈淑靜(93歲)、趙金華(93歲)、陳桂香(92歲)、李高山(92歲);下排從左至右:蔡麗華(91歲)、魏桂如(91歲)、易蘭英(91歲)、張秀紅(已故)。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楊翠英(92歲)、王秀英(92歲)、陳文英(92歲)、周智林(92歲);下排從左至右:石秀英(91歲)、李美蘭(90歲)、葛道榮(90歲)、馬淑勤(90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馬月華(90歲)、李長富(90歲)、林玉紅(已故)、余昌祥(90歲);下排從左至右:萬秀英(89歲)、艾義英(89歲)、朱惟平(89歲)、朱秀英(89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張福智(已故)、金茂芝(89歲)、常志強(89歲)、鄭錦陽(89歲);下排從左至右:沈桂英(89歲)、賀孝和(88歲)、陳素華(88歲)、夏淑琴(88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張惠霞(88歲)、周湘萍(88歲)、張?zhí)m英(88歲)、蔣樹珍(88歲);下排從左至右:姚秀英(86歲)、王津(86歲)、熊淑蘭(86歲)、劉素珍(86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上排從左至右:仇秀英(87歲)、徐德明(87歲)、劉貴祥(87歲)、王翠英(86歲);下排從左至右:潘巧英(86歲)、郭秀蘭(85歲)、祝再強(85歲)、陳德壽(85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第一排從左至右:孫富祥(已故)、管光鏡(已故)、祝四孜(97歲)、劉庭玉(95歲)、陳玉蘭(95歲)、馬秀英(95歲)、濮業(yè)良(95歲)、馬繼武(95歲);第二排從左至右:李素芬(已故)、易翠蘭(已故)、李素云(94歲)、王義隆(94歲)、王長發(fā)(94歲)、薛玉娟(93歲)、呂金寶(93歲)、陳廣順(93歲)、謝桂英(93歲);第三排從左至右:岑洪桂(93歲)、顧秀蘭(93歲)、沈淑靜(93歲)、趙金華(93歲)、陳桂香(92歲)、李高山(92歲)、楊翠英(92歲)、王秀英(92歲);第四排從左至右:陳文英(92歲)、周智林(92歲)、蔡麗華(91歲)、魏桂如(91歲)、易蘭英(91歲)、張秀紅(已故)、石秀英(91歲)李美蘭(90歲)、葛道榮(90歲);第五排從左至右:馬淑勤(90歲)、馬月華(90歲)、李長富(90歲)、林玉紅(已故)、余昌祥(90歲)、張福智(已故)、金茂芝(89歲)、常志強(89歲);第六排從左至右:鄭錦陽(89歲)、萬秀英(89歲)、艾義英(89歲)、向遠(yuǎn)松(89歲)、朱惟平(89歲)、朱秀英(89歲)、沈桂英(89歲)、賀孝和(88歲)、陳素華(88歲);第七排從左至右:夏淑琴(88歲)、楊靜秋(88歲)、張惠霞(88歲)、周湘萍(88歲)、張?zhí)m英(88歲)、蔣樹珍(88歲)、仇秀英(87歲)、徐德明(87歲);第八排從左至右:劉貴祥(87歲)、王翠英(86歲)、姚秀英(86歲)、王津(86歲)、熊淑蘭(86歲)、劉素珍(86歲)、潘巧英(86歲)、郭秀蘭(85歲)、祝再強(85歲);第九排從左至右:陳德壽(85歲)、王子華(85歲)、程福保(84歲)、路洪才(84歲)、高如琴(83歲)、馬庭祿(83歲)、佘子清(已故)、袁桂龍(83歲);第十排從左至右:劉民生(83歲)、唐復(fù)龍(82歲)、劉興銘(82歲)、王素明(82歲)、程文英(81歲)、馬庭寶(81歲)、陶承義(81歲)、傅兆增(81歲)、阮定東(80歲)。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攝影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fù)責(zé)。
原標(biāo)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biāo)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biāo)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fù)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biāo)題:90多個“關(guān)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lán)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biāo)題:圖博會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再創(chuàng)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biāo)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xiàn)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biāo)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biāo)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biāo)題:國標(biāo)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chuàng)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biāo)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biāo)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biāo)題:首屆天津音樂節(jié)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tuán)演繹經(jīng)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biāo)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biāo)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biāo)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biāo)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biāo)題:開心果左一:節(jié)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biāo)題:“中國戲曲節(jié)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biāo)題:取材于武鋼的發(fā)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biāo)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biāo)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xiàn)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biāo)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wǎng)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biāo)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xué)演戲,得先學(xué)做人中新網(wǎng)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biāo)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dǎo)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biāo)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jié)開幕(
2023-06-16 13:52